目錄
作為在德國啤酒廠盯過生產(chǎn)線、幫比利時修道院處理過退運的老外貿(mào)人,我見過太多進口商抱著“精糧啤酒=高利潤”的美好想象入局,卻在海關查驗區(qū)對著成堆滯港貨柜捶胸頓足。2023年中國進口啤酒總量突破8.3億升的亮眼數(shù)據(jù)背后,藏著三個價值千萬的貿(mào)易陷阱。
去年幫某客戶放棄了三款市場熱度TOP10的德國啤酒,反而選擇了小眾的捷克窖藏啤酒。這不是任性,而是基于三個硬指標:
握著剛簽完的進口代理合同,先別急著暢想慶功宴。建議做三件小事:①索要原廠HACCP認證文件②實測運輸振動對沉淀物的影響③準備兩套中文標簽模板。這些細節(jié),往往比談判桌上的折扣更重要。
記得2019年處理過某法國啤酒退運案,僅僅因為標簽上一句”適合搭配海鮮”的廣告語,就讓貨主多交了12萬元的食品添加劑檢測費。在這個風味與法規(guī)交織的賽道,與其說我們在做貿(mào)易,不如說是在釀造一門平衡的藝術。
?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滬ICP備2023007705號-2 滬公網(wǎng)安備31011502009912號